用户
 找回密碼
 註冊

Login

使用facebook注冊/登錄

  • QQ空間
  • 回覆
  • 收藏

[好文共賞] [轉]中國現代詩為何衰落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鋼琴 固定筆手 2009-12-11 01:33:17 灘主

馬上註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鬆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中國現代詩為何衰落
  
   何悅華
  
  
   詩是最早的文學樣式。遠古時候,詩歌來自民眾,源于生活,出自心靈;其文字渾厚純樸,純乎天籟,每一個字都充滿了詩意。《詩經》便是流傳至今的不朽經典。
  
   我國曾是詩的大國。單是塘詩宋詞,那優秀的詩作多如繁星。請問世界上有哪個國家哪個時代產生了那麼多優秀的詩人和膾炙人口的詩篇。詩歌繁榮的時代,也是一個民族思維最活躍,情感最豐沛,神思最飛揚的時代。也必然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時代。
  
   漢語是世界上最優美的語言。它不但具有美妙的韻律,而且其字形本身就能讓人產生豐富的聯想,具有獨特的字象美。因而漢語也是世界上最富詩意,最宜寫詩的語種。其特異的美感也為不少外國大詩人、學者所承認。
  
   可是,漢詩到了如今,無疑是衰落了。詩歌脫離了大眾,時人譏曰:寫詩的比讀詩的還多。“餓死詩人”也成了無可奈何的喟歎。我們埋怨大眾不讀詩,民眾訴說如今的詩不是難懂,而是根本看不懂。是的,連大學中文系教授都看不懂的詩,試問世上還有多少人能夠看得懂呢。那些讀時頭暈,讀完頭痛,之後便讓人得了恐懼症的詩,試問還有誰去讀呢!
  
   詩歌為何淪落到這個地步?我想,原因大致有四:一是學者之誤解,二是刊物之誤導,三是傳統之斷裂,四是詩人之浮躁。
  
   眾所周知,源于“五四” 的中國新文學,是在反傳統,法歐美的背景下產生的。那時的一些留學歐美的學者,熱衷於介紹外國文學,而恰在那時,艾略特發表了被認為是劃時代的《荒原》,在歐美享有盛譽。於是,那時的學者便把艾略特介紹到中國,把他當作學習的楷模。後來艾略特又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其聲望在歐美達到了頂峰。時至今日,我們的高校中文系外國文學史,仍把艾略特當作二十世紀歐美最重要的詩人,設有專門的章節。而實際上,艾略特即使在他的祖國,也很少有人能讀得懂他的詩。與艾略特同時代的大詩人,曾四次獲得普利策獎,在美國家喻戶曉的弗羅斯特,對艾略特更是不以為然。
  
   其實任何一個文學獎,都有其授獎宗旨,諾獎是獎給在藝術上有創新的大作家,而艾略特確是詩歌藝術的革新者,其詩歌深刻地描述了時代的面貌,自有其獨到之處。可是,我們卻東施效顰地學習他,學不到他的淵博和深刻,卻學到了他的晦澀難懂。
  
   大家知道,早在新文學之初,中國文壇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胡適之提倡白話詩,很多人又把白話詩理解為沒有規則的隨便說話,並名之曰擺脫封建束縛。艾略特的影響加上胡適之的宣導,結果便雜交出一種晦澀而淺薄的詩體,這種詩歌原先並不多,也沒有成為主流。但是後來,尤其是解放後,一大批高校培養出來的學者當上了刊物的編輯,他們認定艾略特的詩是典範,胡適之提倡的白話詩是方向,於是,這種晦澀而淺薄的詩開始大行其道。而新時期年輕一代的詩人們大多缺乏深厚的文言功底,缺乏魯迅那一代作家對詞語精細入微的感覺和把握。加上他們又完全放棄了傳統詩歌的格律,再加上當代人文精神的缺失,詩心詩情的匱乏,他們的詩便顯得索然寡味。一些人為了掩飾其語言的粗糙,也為了顯示其高深耐讀,於是裝腔作勢,故弄玄虛,欺世盜名。時至今日,這種不知所云的詩便氾濫成災。
  
   歷史的發展是有規律的,但是,歷史也往往由於一個偶然的因素,使它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滑出了正常的軌道。中國新詩的發展便是這樣,由於艾略特、胡適之的出現,以及一些客觀因素,中國新詩在大半個世紀裡走了一條下坡路。
  
   事實上,新文學的一些前輩早已為新詩開創了一條可行的路子,可惜由於以上眾所周知的原因,走這條路的人越來越少,更談不上將其發揚光大。新詩的正確方向,當然不是復古,不是用白話寫古詩,不是嚴格按照古詩的格律,寫成豆腐塊式的嚴整;但也不能完全放棄格律,寫成分行的散文。詩必須有詩的形式,猶如遊戲必須有遊戲的規則,否則也就失去了詩和遊戲的趣味。歌德說得好,唯有約束才有自由,在限制裡方能顯出神手。
  
   那麼,新詩的規則應該是什麼呢?我以為,總的來說必須要有視覺美和聽覺美。
  
   由於白話文的誕生,漢語也由單音節向雙音節乃至多音節演變,現代人的心理較之古人也更呈現出一種複雜開放的姿態,寫成詩有定節,節有定行,行有定字是困難的而且不切實際,但可以求其大致。即每節的行數不要相差太遠,每行的字數不要太懸殊,整體上有一種均衡感。猶如書法家書法的謀篇佈局一樣,總體上要和諧,而局部又有跌宕變化之美。而在韻律上則可以多樣化。可以押相同的韻,也可以押相近的韻;可以句末押韻,也可以句中押韻,還可以跨節押韻;可以每節一韻,也可以若干節一韻;而每節中的行韻可靈活變通,不規定在第幾行押韻。總之,必須要有韻律,讀起來有一種氣勢,能充分表達作者的情感,聽起來有一種回環往復之美。
  
   好詩都有其共通之處。真正的好詩,是發自心靈的律動,它的每一個字都是從心房裡跳出來的;好詩都帶著獨特的個人氣息,它的每一個詞語都是從作者的毛孔裡蒸發出來的;好詩都是平易而意韻悠長,一句感人的話語,就如一縷無形的電波,能夠透入你的機體,令你震動,讓你深思,使你的精神得到提升。
  
   讓詩歌美起來並被讀者接受,這是二十一世紀的中國詩人肩負的歷史使命!
  
   (2006年9月上旬)
  
  
   何悅華 廣東省珠海市人。曾獲首屆吳伯蕭散文獎。近年致力於詩歌創作,作品散見於多家國內及國外刊物。部分優秀之作被《燕趙詩刊》當代實力詩人專號及《當代詩人作品一百家精選》所選,《靜讀的少女》入編《2006中國最佳網路詩歌》,《流浪者》,《人間木棉》等入編《中國當代網路文學作品選粹》(詩歌卷)。獲獎作品若干,其中處女作《愛亦有痕》(長篇敘事詩)獲首界世界新作家“金字塔”皇冠之夜文學藝術徵文大賽一等獎。短詩《自然本色》(《愛亦有痕》片段)在“新視野”杯全國文學大賽中被評為2006優秀作家獎,同時被華文作家協會授予華文實力派作家榮譽稱號。並在2006年度全國新星作家評選活動中獲得新星獎。
  
   郵箱:huayuehe@126.com





’....連大學中文系教授都看不懂的詩,試問世上還有多少人能夠看得懂呢。’
拿一個教授來做標準?此言差矣.不懂詩為何物的中文系教授多得很.識文法當教
師并不代表懂得詩也.
詩若硬要分好與壞,講到天荒地老也說不完.
不如說喜歡或不喜歡好了.
文中說,好詩的共通點之一是要有獨特的個人氣息,這一句已足夠了.人人都有不同的氣息啊,
問題在你喜歡與否.
作者的所謂資歷,在內地多如天上星,唬不住人,最重要的還是看作品本身.
本帖最後由 鋼琴 於 2009-12-11 13:08 編輯

好壤難以硬分是真,
對錯各執一詞是真,
正如倫理學上,"善"與"惡"之立論,何為善,何為惡,
故<<倫理學>>不需要存在,<<美學>>亦該消失,何為美?
更別提什麼<<詩學>>,中國文化都垃圾,自由萬歲.呵
作者的所謂資歷,在內地多如天上星,唬不住人,最重要的還是看作品本身.
正是大陸對現代詩之爭辯熱烈,此文作者也是一家之言.
文中說,好詩的共通點之一是要有獨特的個人氣息,這一句已足夠了.人人都有不同的氣息啊,
問題在你喜歡與否.

"瘋子與藝術家"唯一線之分,汝可說"瘋子"是藝術家,可說"藝術家"是瘋子,
畢竟人是自由的,人可以不寢不食,可以自暴自棄,自稱藝術大師,畢竟人是自由的.
現代虛無主義者眾多,新詩也因此泛濫.余非狃於篇幅長短,
詩要以精鍊之文字,概括事物<-- 這點相信是無容置疑的,這大概就是普遍性吧
閣下脫節太久
文學成為小眾是時代使然,歷史潮流從來談不上好壞,亦無關作品水準。
「詩歌為何淪落到這個地步?」
詩歌從來反映世界和人的思想,難道世界和人的思想是愈來愈簡單嗎?
也許閣下是,但世界沒有簡單起來。

「中國新詩在大半個世紀裡走了一條下坡路」
依我所見,這條「下坡路」中國新詩走得太慢了。不信?你看看香港新詩,早把中國抛得遠遠。北島等詩如此淺白,卻冠以朦朧詩之名,根本就是對現代文學認知的貧乏!只要有略為讀過香港新詩,都不會稱北島等詩為朦朧吧!一個文革把中國止步十多年,你還停留在徐志摩年代嗎?

「唯有約束才有自由,在限制裡方能顯出神手。 」
我建議你填粵語歌詞,新詩不適合你玩。
發新帖
發表評論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