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找回密碼
 註冊

Login

使用facebook注冊/登錄

  • QQ空間
  • 回覆
  • 收藏

百川匯海─〈和諧是要有主流思想的〉之我見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栩晉 熟練筆手 2014-9-7 23:28:11 灘主

馬上註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鬆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百川匯海─

〈和諧是要有主流思想的〉之我見


    今天,陳雲先生發表了一篇名為〈和諧是要有主流思想的〉的文章,提及本地一套電視劇的金名:「和諧唔係一百個人講同一說話,和諧係一百個人有一百句唔同說話之餘,而又互相尊重。」陳雲以其實為「灌輸錯誤意識,矇騙世人,不能啟蒙大眾」,更直指「這不是和諧,而是零散,足以引致社會解體的零散。」


    針對這番和諧論,陳先生提出「和諧必須有主流意見,最好是幾派的主流意見,互相討論之後,形成社會共識,但又不會僵化成為專制思想。……部分的人可以各說各話,但不能所有人都是各說各話


    誠然,現今社會人言人殊,莫衷一是,如果各人只是自說自話,而又只作表面的「尊重」,並無深入的「反思」和「內化」,則「尊重」實為「姑息」,「民主」亦將異化為「霸權」的幫兇,屆時社會必定危機四伏,甚至走向「分裂」,陳先生所言實為至論。但筆者以為該金名雖欠全面,但亦不至於「灌輸錯誤意識,矇騙世人,不能啟蒙大眾」。


    現今社會,「一百個人有一百句唔同說話」是常有的事,「異見」更是無日無之,「主流意見」亦非本有,而是該一百個人經過聆聽和討論後,意見相近的慢慢融合,然後發展出來的。最後,不同的「主流意見」在「求同存異」的原則下,再進行互動、影響,方能形成「社會共識」,因此金句實為陳先生的觀點,提出了社會性前提。由此可見,金句言「始分」,陳言「終合」,而兩者之間,筆者以為則需一「變」的過程,即錢穆所言的「風氣」的形成。


    錢穆於《中國思想通俗講話》一書,提及「所謂社會群眾行為,此指風氣言。風氣是群眾性的」,而「風氣之成,也是積微成著,最先決不是大家預先約定」,「因此開風氣,必然起於少數人」。以現今的「國教事件」為例,便可知一二。根據資料,「國教科」實起於「董」,承於「曾」,而成於「梁」。「董」「曾」時期,「國教」仍處於草創及咨詢階段,因此言之者寡。


    「梁」上任後,即大力推行「國教」。推行之初,除學者的口誅筆伐外,在社會上並未引起強烈關注,必待學民思潮一系列的言論和行動,方使大眾醒覺而成「浪潮」。期後,九萬名家長亦乘勢發起遊行,表達不滿。最後,學民思潮的三位成員更發起「絕食」行動,使「浪潮」漸漸擴大而成「洪濤」,十二萬人的「佔領政總」及往後的「罷課」和「遍地開花」便是因此而起。

    綜合上言,學者的口誅筆伐及學民思潮的言行,便如金句所言的「一百個人有一百句唔同說話」,當時社會尚未團結,主流亦未形成。但當「積微成著」,更多的市民因受輿論的啟發和自身的反思,意見便趨向一致,九萬名家長、十二萬市民走在一起,終於形成了「主流意見」,甚至成為「社會共識」,而同時一些「較溫和」的「已撤科論」及「家校自決論」亦仍在社會發聲,使社會走向真正的「多元而和諧」的局面。


    再深一層言,轉變的契機,即錢穆所言的「大場合」和「勢」,正是社會及政府的一系列互動攻守,「風氣」之「成」亦在此。「國教事件」肇始於《中國模式──國情專題教學手冊》的出版,然後在「城市論壇」這「大場合」爆發了「拍枱事件」,「勢」便開始形成,再加上政府的「拖字訣」及左報的輿論,「勢」終一發不可收拾,為「反國教行動」拉起了序幕,「風氣」亦正式開始。


    隨着社會的日趨多元,矛盾與異見便隨之出現,但在「主流」形成之前,人們很容易墮進迷霧之中,因此人們必須保持空靈的心境,放下「主觀」,吸收「異見」,時刻「反思」,並留意「大場合」的出現,與「道同者相謀」,「異道者相善」,才能使各家意見「百川匯海」而成「主流」、「共識」,最後共締「和諧」。






發新帖
發表評論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